金融号
  • 金融头条
  • 金融监管
  • 金融智库
  • 财经
  • 银行
  • 中小银行
  • 金融办
  • 曝光台
  • 文化

金融APP

登录 / 注册
退出登录
中国金融网络领袖
CHINA FINANCE NET 中国金融网
  • 首页
  • 焦点 · 分析
  • 央行
  • 金管总局
  • 证监会
  • 大型银行
  • 股份制银行
  • 金融处罚
  • 城商行
  • 农商行
  • 村镇银行
  • 金融科技
  • 金融研究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6家银行去年资产减值损失增逾1倍 不良认定口径趋严

来源: 新浪财经  2019-04-03 15:03:51

关注金融网
  • 微博
  • QQ
  • 微信
  •   年报季来临,多家上市银行相继披露2018年业绩报告。在严控风险的监管背景下,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管控通常是众人关注的焦点,然而近期有关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增幅明显的消息频频见诸于报端。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目前已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中,多家银行数据显示,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同比大幅度增加。例如,盛京银行、中原银行、九江银行等去年资产减值损失的同比增幅均超过100%。值得一提的是,如今严监管的背景下,关于银行不良贷款认定的口径也日趋严格,而这也成为其资产减值损失大幅上升的原因之一。

      多家银行增幅明显

      记者统计发现,目前披露年报的上市银行中,大部分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项目较上年均有明显的增加。

      其中,盛京银行、中原银行、江阴银行、九江银行、郑州银行损失同比增幅在50%~100%之间;紫金银行、、徽商银行、民生银行、的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幅则在30%~50%之间;工商银行、中国银行资产减值损失同比增幅则在10%~30%之间。

      对于多家银行资产减值损失明显增加的情况,天风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这与整体宏观环境有一定关系;另外,银行在拨备计提方面往往会“以丰补欠”,用来平滑业绩波动,在业绩比较好的时候多计提拨备,为未来可能出现的资产恶化情况储存一定空间,这样整体业绩增速波动会比较小。

      廖志明同时提到,这与新金融工具准则的实施也有关系,很多在香港上市的银行从2018年初就开始实施这一准则。

      对此,记者统计的数据也有所印证。资产减值损失增幅靠前的银行中以H股上市银行为多,且多家银行在年报中提及,资产减值损失的增加与新金融工具准则执行有关。

      例如,九江银行2018年资产减值损失为34.09亿元,同比增加114.6%。九江银行解释称,主要是由于该行适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第9号-金融工具》后,一是客户贷款及垫款损失准备增加,二是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有所增加,三是扩大了其他金融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范围。

      邮储银行也在年报中提及,报告期内该行资产减值损失554.3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86.97亿元,主要是该行强化重点领域风险管理,同时由于新金融工具准则的执行,进一步提升了该行资产减值损失计提的主动性和前瞻性。

      不良贷款认定口径趋严

      实际上,如今严监管的背景下,关于银行不良贷款认定的口径也日趋严格。

      今年初,上海银保监局公开明确,2018年在强化管控信用风险方面,督促机构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余额全部纳入不良。

      更早一些,去年12月14日,当时的陕西银保监局筹备组印发《关于加强辖内中小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通知》,要求各法人银行机构将存量逾期90天以上贷款于2018年底全部计入不良。

      从目前披露的银行年报来看,这一监管要求被严格地执行。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也成为资产减值损失飙升的原因之一。

      例如,中原银行去年减值损失为68.52亿元,同比增加48.23亿元,增幅高达237.8%。中原银行解释称:一是由于该行“执行新金融工具准则”,减值计提方法发生改变,且需计提减值的金融资产范围较上年扩大;二是主动对标监管要求,采取更为审慎的风险分类标准,将逾期90天以上贷款全部纳入不良贷款,不良贷款余额62.07亿元,较年初增加25.64亿元;三是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不良贷款核销金额明显增加。

      西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院长罗荣华此前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之前一些银行对不良贷款的确认和认定口径不严格,一旦按监管要求将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计入不良贷款,按规定必须予以计提或核销,必然侵蚀银行利润。此外,这会压缩一些银行传统上通过贷款展期以降低不良率的空间,且对于银行后续的信贷审查会更趋严格,资质不好的银行获得优惠政策支持的难度可能会加大。

      “不过,这也会促使银行更严格控制风险,有助于降低银行业的总体风险。”他同时提到。


    更多精彩内容,点击下载 中国金融网APP 查看

    相关新闻
    • 微众银行倡建大数据合作生态

      2020年07月13日16时44分
    • 九江银行逾5%股权流拍

      2019年08月22日10时59分
    • 中国银行新党委书记上任、原党委书记被查

      2023年03月31日17时46分
    • 安康农商银行在全市农商银行第十一届业务技能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2025年03月27日09时57分
    • 工商银行全面推进从严治党 着力打造清廉工行

      2024年02月07日21时38分
    • 光大银行打造新一代云管平台

      2021年04月15日14时13分
    友情链接
    • 银行网
    • 中国金融网
    • 金融号
    • 微摄
    • 国家摄影
    • 简介
    • 投稿启示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友情链接
    • 品牌联盟
    • 编辑部:zjw@financeun.com
    • 媒体合作:774353721@qq.com
    • 机构合作部:1760607283@qq.com

    京ICP备07028173号 -1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7075号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B2-20200983

    Copyright © 2002-2024 financeun.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中金网投(北京)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资产控股:亚洲金控投资有限公司

    ----------------------- 底部结束 ----------------------------->